服务热线:400-600-800客服:

人物专访

对话岳敏君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3-03-25来源:中国艺术大家网

  前不久、湖南卫视约我坐座艺术玩家对话岳敏君。一个当代艺术家和一个传统绘画的画家、在观念上有诸多的不同、本可以开劈对峙、有一出好戏。而我们走到一起握手谦和平静、主持人很失望:你们为何不冲突?我说:我们本是哥们儿、为何要冲突?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栗宪庭提出“重要的不是艺术”。对于你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的理由和支撑是:基于当时中国艺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艺术以外的意识形态问题。比如艺术创作的观念,还有社会的大背景。当时的美术教育:从整体上来看,基本上是前苏联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艺术教育体系。加上中国极左的意识形态。我们都是那个时代培养出来的学生。你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辞职来到圆明园,受到栗宪庭这种观念的影响。在艺术以外,思索整个世界发展新趋势、新观念、新方式。冲破当时国内思想界的禁区,这种勇气与胆量是一种革命性并具有背水一战的冒死的悲壮之感。

  对于你的艺术创作与整个当代艺术创作我没有太多发言权,因为我自己不是这个圈里的人,从我本人的角度来自省:你们有许多值得我吸收的东西。首先是你们作品中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你们的艺术手段与方式是建立在当下网络以及电子科技的基础上的,并有工业化和产业化的意识,因此,你们的创作可以不择手段,有放纵性的想象力。释放出来的创作力是极端和无限的,这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酷爱传统绘画,但我又企图吸收现代人的创作手段,总也不能成功,因为传统的绘画方式只有一个人在画室中独立制作。这是一种极个人的方式,无论从质与量的方面都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这一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有许多的不同。用数字的方式表述:你们每个月可以创作出一批作品,并包括装置绘画雕塑等。可我只能画出一幅一米大小的作品。你们除了完成上述工作外,同时还有许多时间可以与朋友在一起喝酒聚会,而我除了画画剩下的时间依然很少很少,每天似乎很紧张,这样比较起来,你们倒有些像大企业的董事长,而我却是像小农,个体的手工劳动者。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迫使人们在短时间里摄取更多的信息。那么大尺幅的而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往往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比较深的,形象夸张而简洁,色彩强烈而又明快的作品自然就符合这个潮流。大概很少有人在画展中漫漫细读了,人们一瞭而过半跑式的跳跃性的参观。我想这种快餐式的看展览与快餐式的艺术是快餐式的社会大环境所形成的。我不知这是好还是不好。其实我自己有时也这样。肚子饿了,很少去大吃大喝,都想找一个快捷的餐馆吃,最好在十分钟之内解决。当然遇到一个高质量的展览就另当别论了。

  

推荐关键字:对话岳敏君

注:本网站上所有发表的内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大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本网站的判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正式去描述。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