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600-800客服:

艺坛趣闻

老汉收藏“北京声音” 走哪儿录哪儿(组图)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3-03-25来源:中国艺术大家网

 在岳春生看来,发生在他周围的声音,都充满着生命力。

岳春生在采集胡同里下象棋的“对弈之声”。

岳春生手里拿的就是他在老伴儿生病时录下的声音,从这以后,岳春生成了一位地道的“声音收藏家”。

拿着小录音机,时而高举,时而半蹲,时而“尾随”着走街串巷……采集声音成了岳春生生活的一部分。

 岳春生的家就像一个小博物馆。

 岳春生已经积累了235盘磁带,3万多分钟的北京声音。

  四个录音机,235盘磁带,3万分钟。

  岳春生从1976年开始在一七一中学任高中教师,直到2002年退休。2003年,岳春生的老伴重病住院,“我陪床时想把老伴的声音录下来。”于是,岳春生的儿子给他买了台录音机。后来,老伴去世了,磁带记录下她最后的声音。当时还是非典时期,岳春生老伴儿住的医院是收治非典病人的重点医院,为此,他还录了许多非典时期的声音。从那时候起,岳春生养成了走到哪儿录到哪儿的习惯,开始记录各种“北京声音”。

  有一次,岳春生去五棵松体育馆看比赛,坐在最后一排边录音边解说,做起了“现场直播”。保安还以为他拿的是对讲机,就一直盯着他看。比赛结束了,保安还站在他后面不走,岳春生无奈地说,“我这是自己录音呢,我不是广播电台的!”地铁、公交,市井嘈杂声,菜市场、书市、庙会……生活里的每一处,都被岳春生用声音记录着。

  “我父辈一代是农民,我也算是农民的孩子。”岳春生的父亲当年来到北京闯荡,才在北京安的家,岳春生常说自己是个“有泥土味儿”的人,“卖报纸的,下象棋的,那都是我的朋友!”通过录音,岳春生不但留存了一些声音资料,还交了很多朋友。比如有卖酱豆腐的不让录,岳春生说:“那我买你点儿酱豆腐,让我录一段呗?”卖东西的就说那成。胡同里有卖东西的,岳春生就一直跟着他们录音,想知道他们通过胡同要吆喝多少声……随着积累的声音越来越多,岳春生对这些“声音”有了自己的感悟。岳春生说,以前有个卖柿子的,每年都在他窗户底下叫卖。岳春生都会买他的柿子吃,一来二去,俩人成了朋友。最后得知卖柿子的农民是个村支书,孩子在城里上学,钱不够花,才来北京卖柿子挣点儿钱。“这不仅仅是声音,它涉及很多方面,文化、风俗、政治、经济……很多的社会问题。”“老北京的‘叫卖声’,现在在胡同几乎听不到了。过去胡同里从早到晚声音不断,充满人情味,如今却被车水马龙的声音替代……声音的变化,能折射出社会的变化。”

  关注声音就是关注人,岳春生常说自己是“无所不录”。如今,儿子又给他换了个数码录音笔,现在每天除了录音之外,还要把之前录的声音按类别整理归纳,岳春生相信,每个声音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推荐关键字:

注:本网站上所有发表的内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大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本网站的判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正式去描述。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