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600-800客服:

学术研究

非碑非印,亦碑亦印,雕塑艺术品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3-04-23来源:中国艺术大家网

编者按:
印的雕塑是山东某实验小学教学理念的宣传栏,做为一个打造历史名校的载体,应该既庄重,又有传统文化的积淀。印型上的文字该像现实的印一样反写还是正写?引起当地人的争鸣。
功能决定形式。3.2米X2.2米的印,显然无法像正常印一样可以盖出文字,由此,作为艺术品“印”的雕塑---一件富有创意的艺术品,显示了艺术家非凡的才气与扎实的功力----直观地表达学校的理念,因此艺术载体即使是“印”,印上的字一定也必须应该正写,这理应成为艺术家创意的出发点,也应该是受众坦然面对和自然接受的常识。
------中国美术家网总编:韩志冰



非碑非印,亦碑亦印,雕塑艺术品
▋都国桢/文
敲打完本篇文字的副标题,我立刻就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处在于“写在什么之上的文字” ,答案随即十分确切地立在了眼前:刻在印章上的文字,只能反写。这是由于人们最终观赏到的文字,不是直接面对印章(印章此时只是一个文字的印版),而是其印文,是那个印章加盖于宣纸或其他类似介质之上的镜像印痕。
而当人们站在这件引起疑问的雕塑品前,生出 “问题”时,这件作品的艺术魅力则充分彰显了出来,有疑问的人被作品导向了对印章的习惯性认知当中,当我们认真地对这件作品定义后,所有疑问会烟消云散。
这是一件艺术品,一件雕塑艺术品;猛丁一瞅,像是一个碑刻;稍事揣摩,又象是一件中国印章;完整的描述应该是:一件融合了印章与碑刻的庄重与内涵的雕塑艺术品。一件并不需要转印于另外的介质上之后,才能被欣赏的完整的艺术品。
已故艺术大师齐白石强调过:最贵的画作是介于似与不似之间,且解析道:“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学校的办学理念则用“创新”二字,强调了“发展”的核心要件,均从不同的历史阶段出发,用不尽相同的语式,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念:“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几千年来的精神向往。”
值得复述的是,真正的艺术品恰好产生于天马行空般无拘无束的奇思妙想中,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踏破铁鞋无觅处”之后的“可遇”,而绝非一件已有的、经典范例的简单复制品;必须具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征,并以“异样”为线索,足以引起一番讨论甚或争议。此件作品的可贵之处亦不例外,其大胆之处在于用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一个看似很初级的失误,将自己置于一个“非碑”“非印”的境地,在不知不觉中,导致观赏者进入了一个由问题构成的圈套,并在拆解疑团的过程中,重温中华古老文明中的大智慧,感受“诚信的象征、自信的展示、庄严而又神圣的承诺”如何蕴藏于印章之中,感受“一言九鼎”之分量如何承载于碑刻之上,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如何暗含于“金石永寿”之后。
总之,这件“亦碑”“亦印”的雕塑艺术品,凝练了极具中国特色的融会贯通手法,冲破了泥古不化的樊笼,成为“古为今用”范例中的一件新葩。

2009.12月写于中国宋庄小堡

推荐关键字:非碑非印,亦碑亦印,雕塑艺术品

注:本网站上所有发表的内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大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本网站的判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正式去描述。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详细]